重燃“旧火”的数据中心,有哪些机遇值得关注?丨亿欧问答

在政策方面,“新基建”概念横空出世,加速了数据中心的建设。

根据发改委,“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又包含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是算力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

在市场方面,各大巨头都纷纷加码数据中心建设。

5月14日,英伟达在GTC2020上推出安培架构,并宣布首款基于安培架构、用于数据中心的GPU——NVIDIA A100已经投产并交付。

一直以来,英伟达营收的主要来源是游戏。2020财年,英伟达游戏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51%,其次是数据中心业务,占总营收27%。

但有分析认为,英伟达抢占数据中心市场的目的十分明显:先是收购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和存储系统高性能互联解决方案供应商——Mellanox,后又推出针对数据中心市场的芯片。未来,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营收很可能超过游戏业务,成为英伟达的第一大营收来源。

在国内,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技术研发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腾讯云也宣布未来将新增多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长远规划部署的服务器都将超过一百万台。

政策、资本、市场纷纷加码,数据中心究竟为何得以成为“宠儿”?数据中心的“热潮”又将带来哪些新机遇?

数据上云的时代

“数据是我们的生产资料,数据中心就是我们的生产资料的加工厂。”腾讯数据中心资深专家李典林在腾讯云数据中心媒体开放日上这样说道。

数据中心,顾名思义,是数据“活动”的地方。

数据中心的定义是:为集中放置的电子信息设备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场所,可以是一栋或几栋建筑物,也可以是一栋建筑物的一部分,包括主机房、辅助区、支持区和行政管理区等。

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物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机柜系统、消防系统、监控系统等。

数据中心由来已久,并非新鲜的概念。

数据中心的发展历程可以简单分为四个阶段:1990年以前的萌芽阶段、1991-2000年的初级阶段、2001-201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以及2011年以后的整合期。

按照不同的标准,数据中心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服务对象的不同,数据中心可分为企业数据中心(EDC: Enterprise Data Centre)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Internet Data Centre)。

EDC主要服务于企业或机构自身的业务;IDC最终的服务对象常常是个人,服务的对象群体更大,IDC的规模也因此更大,技术更新也更快。以致后来不少人常把IDC与数据中心两个概念划上等号。

按照服务模式的不同,数据中心可分为传统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

传统数据中心以设备的部署为中心,IT技术与企业业务分离,缺点显而易见:采用烟囱式部署,各个应用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信息孤岛”,无法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计算资源利用率低下,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却不断攀升。

正是传统数据中心的这些痛点,催生了云数据中心。

云数据中心可通过“云化”软件,将各种IT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共享资源池,实现IT设备的高效利用。简单地说,云数据中心的优势在于能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多数据中心的统一资源管理和调度,这不仅能提高数据中心资源的利用率,也能极大提升用户的体验。因此,云数据中心被视为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的基石

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当前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云计算是政府和企业“数字化”的重要技术基础。

赛为智能高级副总裁、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林必毅告诉亿欧: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也是一种基础设施。数字经济需要构建全价值链的数字化生态,一切的实现手段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

我们常提到的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网格化服务、基层治理等理念的实现,都离不开数据中心。

如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都在快速发展,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同时,5G具有“高速率、低延迟、大连接”的特性,5G技术的落地将催生更多新应用,各个新应用也会生产大量的数据。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中心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大。

中国IDC圈2019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元

“新基建”政策的出台,让更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数字经济,以及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但即使没有政策支持,随着各行业深入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的渗透率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的市场地位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投入到数据中心的建设中,是必然的趋势。

运维催生千亿市场

数据中心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随着技术和政策的变化,数据中心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腾讯云资源管理总监阮梦在一场沙龙活动中分享道:数据中心的布局发生了变化

以前,数据中心部署在用户密集、数据访问流量比较大的区域,基本集中在北上广深。这些区域网络条件比较好,但土地和电力资源比较稀缺,现在由于能耗管控等原因,在这些区域新建数据中心比较困难。虽然近期看到一些利好的政策,比如上海有放开一些能耗指标的审批,但还是不能满足整体市场需求。

目前,二三线城市、环北上广深建设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从2019年来看,国内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占比有所提升,但是和北美的超大型数据中心比还是不足,整体建设的能力和建设的趋势上都是往超大型规模化的方式在做。”

赛为智能高级副总裁林必毅认为,当前的数据中心有“四新”:业务新、架构新、技术新和设计新。比如,更多的液冷技术将应用,间接风侧换热将取代水侧换热成为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方式的主流等等。

林必毅还指出:“可以关注数据中心运维外包服务。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的问题,运维管理和人才问题突出。

艾瑞咨询预计,2020年数据中心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744亿元,2016-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4%。

力维智联动环与智能运维产品线总经理唐伟炼告诉亿欧,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工作包括:供配电管理、容量管理、设备资产综合管理、能耗的监测、预测分析管理等;运维的核心目标是:设施安全、运行可靠、低OPEX(Operating Expense,即运营支出)。未来数据中心将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中达到上述目标,无疑是难上加难。

华为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运维白皮书》中介绍了运维的六个阶段:手工运维、规范运维、成熟运维、数字运维、自动运维和完全自动运维。

“未来被认为是数据的时代,海量数据将推动数据中心向超大规模发展,同样也催生了更多的机遇。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新技术赋能的数字化转型,数据中心运维也不例外。泛在数据连接、多维数据融合等技术让自动运维成为可能,拥有这些关键技术的厂家,未来在IDC运维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唐伟炼说。

以供配电管理为例,力维构建了端到端配电动态拓扑图,将配电系统中的高低压配电柜、UPS等核心配电设备进行链式拓扑可视化监控管理,告警设备相关上下游连接设备信息一目了然,告警根因分析实现系统化查询,大大加快了故障分析的速度。

这样可视化和智能化的运维理念,也同样能运用到数据中心运维的其他环节中。

总的来说,“新基建”政策的出台,只是“锦上添花”,在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推动下,数据中心建设迎来热潮是必然的趋势。数据中心数量增加,会直接带动芯片、服务器等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需求增长;但间接带来的市场需求——物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维也同样不可忽视。

参考资料:

中国数据中心发展蓝皮书(2018)

温馨提示:内容仅供信息传播,供参考.

来源:亿欧

     
上一篇  AI安防的狂欢:挖掘新故事、暴露旧隐忧  
下一篇  从空管自动化到三维人脸识别,川大智胜能否成功转型?丨亿欧解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