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夹内销三年翻九倍,内敌外患安杰思将战胜谁?
“十人九胃”,说法可能夸张,但是现代人胃病越来越普遍,却是板上定钉的事实。
中国是“胃病大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共有5亿胃病患者,中国约占1.2亿。由于80%的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症状,许多胃癌患者确诊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胃镜”作为典型的内镜诊疗手段,仅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便能使医生观察到胃部、食道的微小病变,在临床中能够“诊断”和“治疗”胃癌等消化道疾病。
内镜诊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离不开一系列诊疗器械的配合。例如,诊断肠胃等是否病变时,需要使用“活检钳”集取病灶部位活体组织(胃粘膜等);消化道治疗手术中,需要使用“止血夹”进行组织闭合或止血处理;提取胃部结石需要用到“取石网篮”。
安杰思立足内镜诊疗临床需求,研发了各类微创诊疗器械,可与消化内镜配套使用。其主导产品——内镜止血夹,应用于全国千余家医院,同时远销海外,获得了美国FDA注册证、欧盟CE认证等。2017-2019年,安杰思的止血夹国内市场营收从620万元飙升至5,822万元,实现了三年翻九倍,成为其进军中国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的“得力干将”。
安杰思早期在国际市场安营扎寨,近年来却重点突破国内市场,背后暗藏怎样的风向变动?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上既有波士顿科学、库克医疗等巨头环伺,又有国内龙头南微医学掣肘,安杰思将战胜谁?
中国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崛起,国人付出了血的代价。
全球158个国家或地区中,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位居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部分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等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甚至占据全球一半以上。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数量中,胃癌和结直肠癌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发病数分别为40.3万例和38.8万例,死亡数分别为29.1万例和18.7万例。
然而,从发病到死亡,许多生命原本可以及时挽回。越早发现病情,生存可能越大,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5%至90%,而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
以胃癌为例,对比中日韩三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发现,日韩胃癌发病率高于中国,死亡率却远低于中国。原因是日韩均在大力推广早期胃癌筛查:2016年日本政府正式将胃癌内镜筛查作为国家项目,而早在2002年,韩国就成立了国家癌症筛查项目,对年龄40岁以上的韩国人提供两年一次的胃镜筛查机会。
相形见绌,中国胃镜等消化内镜展开率实在不如人意。
2012年,中国每10万人中有436例肠镜检查、1,664例胃镜检查;而美国在2009年每10万人中参与肠镜、胃镜检查的人数就已分别达到3,725人次和2,235人次。
正因如此,中国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成熟度远低于国际市场。2013年安杰思的止血夹产品,凭借其优异性能获得CE证书(Conformite Europeenne,欧盟市场强制性安全认证标志)认证时,国内市场丝毫不为所动。
国内市场反响不大,于是安杰思率先在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市场规模化销售。不过国际市场业态成熟,安杰思进入之际,波士顿科学、库克医疗、奥林巴斯三大巨头已垄断七成以上份额。安杰思这样的内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研发起步晚,整体技术实力较弱,尽管止血夹产品性能丝毫不输,却只能“贴牌”销售,产品附加值被严重压低。
好在2017年以来,国内“轻医械、重医药”现象大幅消减,医疗器械市场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正迎头赶上医药市场规模。2019年国家卫健委等提出:到2022年,癌症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要达到55%以上,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疾病赫然在列,防癌治癌趋势下,内镜诊疗及配套器械需求将乘势而上。
感受到国内市场需求召唤,2017-2019年安杰思集中发力,创下了境内营收年均复合增长114%的佳绩,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6%增加至58%。显然,安杰思正从以外销为主转变为以内销为主,在国内市场其不仅能打响自身品牌,更重要的是,外资巨头对刚兴起的国内市场同样涉足不深,没有垄断势力重压,更有主场优势加持。那么,安杰思是否能就此一帆风顺?
安杰思进军国内市场的得力干将依旧是止血夹,可谓“一招鲜,吃遍天”。
2016年,其止血夹取得国内首批止血夹三类注册证(国内最高风险等级医疗器械),意味着可以在国内规模化销售。2017年该产品处于市场培育期,其营收达到620.11万元,2019年高达5,822.39万元,三年时间收入翻三倍,年均复合增长高达206%。
不仅具有“国内首批获得注册证”的先发优势,更有超高增速佐证产品实力,安杰思的止血夹确实具备在国内市场长驱直入的条件。
不过,它遇到了国内行业龙头——南微医学的同类产品压制。
两家止血夹性能相差不大,但是南微医学止血夹型号更多。且对比2019年单项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来看,南微医学的止血夹类营收约为安杰思的十倍,毛利率高达75.59%,超出安杰思约3%。可见,南微医学凭借更大业务规模,不仅市场份额领先,成本控制也占据绝对优势。
当然,安杰思并非一无是处,其止血夹相较南微医学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可拆卸。
该项技术基于解决内镜微创诊疗临床痛点,不可拆卸的止血夹仅支持单次夹持操作,因此临床中医生往往需凭借操作经验才能一次性准确夹持,医生因经验不足或操作偏差导致夹持不当时,就可能进一步损伤消化道黏膜。
另外,随着内镜微创诊疗手术优化,临床中所用止血夹数量逐渐增加,不仅手术结束后需要将止血夹无损伤地从消化道组织上取下来,手术中途释放止血夹情况也日益增多,对止血夹的拆卸需求越来越强烈。
安杰思的可拆卸止血夹支持多次夹持操作,有效降低了医生误夹的风险,同时还能在不损伤病灶组织的情况下轻松拆除。波士顿科学等外资三巨头和南微医学的止血夹均不具备拆卸功能。
因此,短期内安杰思还能凭借“可拆卸”的独家优势继续开拓市场,但是长期内保持止血夹业务增长,有两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突破产能限制,二是谨防竞对技术追赶。
尽管2017年、2018年,安杰思为扩大生产规模分别购入了两幢生产厂房,2019年其止血夹产能已经超过一千万件,同比增长78%,但是产能利用率持续饱和,2017年达到102%,2019年已经超过105%。
此外,2019年止血夹类产品在南微医疗营业收入占比高达44%,作为其业务重点,必将持续创新技术。大公司资金充足、技术研发实力强,赶超安杰思只是时间问题,两者必将“正面交锋”。
“小公司”安杰思巧妙避开南微医学锋芒,打造出了创新产品——“双极黏膜切开刀”和“双极电圈套器”,背靠“双极回路技术”,或成战斗主力。
在消化道诊疗手术中,“黏膜切开刀”和“圈套器”是最常用到的医疗器械,用于切除消化道病变组织或息肉。目前两种器械普遍采用“单极高频电”,即在患者大腿或臀部放置一个负极板,同时将人体作为回路的一部分,电流对组织的损伤深度较大、伤口愈合较慢,甚至会发生穿孔现象。
而“双极回路技术”开创性地将负极板内置到内镜前端的透明帽上,如此便缩短了人体导电距离,大幅降低了电流对组织的损伤和穿孔风险。鉴于“双极黏膜切开刀”等双极产品性能优越,安全系数更高,未来有望替代单极产品。
与此同时,安杰思的双极产品并没有受到南微医学压制,反而更胜一筹。
首先,安杰思技术成熟度更高。2018年南微医学研发的一次性双极高频电切开刀尚处于设计验证阶段,而2019年安杰思的双极产品已经获得CE证书,在国内也已经进入注册阶段。
其次,安杰思更加集中投入研发。从两家研发费用结构来看,由于南微医学规模大,技术研发项目众多,2018年双极技术研发费用占比不足9%,而同时期安杰思该技术研发费用占比接近14%。
最后,业务协同效应更高。双极产品可以说是对单极产品的升级迭代,2019年安杰思相关单极产品营收占比超过16%,而南微医学不足9%。可见,双极产品规模生产后,对安杰思营收的带动效果更为明显。
安杰思集中发力双极产品,一方面是基于产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则巧妙选择南微医学的非重点业务进行单点突破,以小博大,用己之长攻彼之短。
不过,与止血夹产品一样,双极产品的持续增长需要产能保障,安杰思计划筹资约3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件医用内窥镜设备及器械项目”,双极产品将是重点拓展对象。
安杰思在国际市场遭遇巨头垄断时,迅速把握中国内镜微创诊疗器械市场崛起机遇,以止血夹搏击国内市场,三年收入翻九倍;在国内市场难免与龙头南微医学“正面交锋”时,巧避锋芒,发挥“双极黏膜切开刀”等双极产品领先优势,单点突破对方非重点业务。小公司战胜大公司的智慧从来不是正面迎敌。
温馨提示:内容仅供信息传播,供参考.
来源:亿欧